安全与隐私保护,是AI最大瓶颈之一

前不久,号称AI换脸App“ZAO”突然一夜蹿红,刷屏朋友圈还荣登微博热搜。然而“ZAO”的用户协议涉嫌侵犯肖像权,存在信息安全、用户隐私、伦理道德等网络问题,一下子引发用户质疑和恐慌,并被工信部约谈。

即使“ZAO”已致歉并声称不会存储面部信息,但我们真正担心的,难道不是AI技术的应用真的安全吗?

而且AI迟早占领驾驶技术,自动驾驶虽未完全应用,但我们已然踏入自动驾驶的大门,到那时你会放心把方向盘交给AI吗?

研究表明,黑客可以通过制造一些对抗性数据来欺骗自动驾驶汽车,例如在停车标志上增加一些遮挡物,让车中的图像识别AI将停车标志识别为限速45英里/小时,这样汽车将会继续保持行驶状态而造成交通事故。

就连你的智能手机、智能音箱同样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亚马逊、谷歌和苹果都纷纷曝出监听、录制和分析用户隐私语音的新闻,巨头解释是为了确保技术的进步,用户的录音只是被他们称为“语言专家”的人员进行记录和分析。

但收集来的数据将如何帮助他们优化搜索引擎,从而更好地响应用户的需求?我们无从知晓。那些在“意外唤起”时的录音,有可能会泄露用户身份隐私,这些信息落到不法分子手里又该怎么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