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和市场的冲突无法调和:改变世界还是满足股东?( 三 )

即便如此,在投资将改变世界的技术基础设施与为股东带来更多即时满足感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目标冲突。这也是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考虑将公司私有化的部分原因,尽管在去年的推特丑闻期间,公开市场实际上相当好地支撑了特斯拉的股价。

当相关公司需要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才能实现孙正义所希望的具有竞争力的目标时,这种紧张关系就被放大了。简单地说,公司在不上市的情况下能获得更多的控制权。

孙正义是否会将未来愿景基金的资金,投给那些不像优步、Slack和WeWork那样接近上市的公司,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该基金决定在更早的阶段采取行动,它或许不能那么明确地找到占主导地位的赢家,但它可能有更多的估值缓冲。

软银也有可能开始加大投资力度,一直保持私有,直到它们几乎肯定能达到某些估值目标。如果这种增长需要只有软银愿意提供的资本,孙正义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不惜一切代价拼命地推动增长。

投资于占主导地位的科技公司,显然是过去20年最好的投资策略之一。但这些占主导地位的科技公司大多不是资本密集型公司,也没有复杂的财务义务。或许孙正义的改变将是一场从基础设施支柱转向基于基础设施的产品的运动,而基础设施支柱型的公司可能对改变世界贡献最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