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资深矿机生产商的自述:我为什么跨界去做AI芯片了( 七 )

初入AI芯片市场的张楠赓向采访人员讲述其辛酸的心路历程称,最初的一个多月,推广效果不是特别好,甚至大家都不知道你的芯片可以做什么。

AI芯片跟传统芯片差别非常大,张楠赓分享到,芯片的导入期就特别长,一年的导入期都算是很短了,两三年也正常。“AI芯片涉及的知识量太大,你需要对AI算法了解,还要有数据,有数据之后,还要进行训练,你会发现这件事,对于使用者来说要求非常高。”

张楠赓在和客户交谈时,客户对场景很明确,有非常强的改进需求,但改进成什么样,产品做多大,要什么样的性能,怎么跟SaaS服务连接,这些产品需求,客户是不明确的,因为客户产品需求不明确,芯片就更没法做。

后来张楠赓自己做POC(业界流行的针对客户具体应用的验证性测试)给大家看,就是概念性的产品,当时先做了人脸识别的POC给大家看,这个比较典型,相对来说算法门槛比较低,还可以展示芯片的性能。后来发现这些都应该用在门禁厂家或者智能门锁厂家里。“今年上半年为了做门禁和智能门铃,我跑到深圳代工厂,发现这家年产量千万以上的代工厂,没有做跟AI相关的事情,这让我很惊讶,”张楠赓说,AI市场竞争并没有那么激烈,而且比较大的OEM(代工),基本上都是传统算法或是云端,端侧AI芯片产品可以说是荒漠状态,而在端侧AI这块,现在可能是我们先走了一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