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的江湖救急:营救戴志康( 九 )

戴志康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专访时也坦言,2000年前后他看到西式建筑风格风靡一时时,感觉这些“用塑料做成的仿罗马风格拱型门,会破坏风水的”。

他告诉采访人员,以前自己穷时就想发财,等发了财(1990年代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积累数亿财富),就特别渴望过美好生活。

首先是想住一间舒适的大HOUSE(别墅),但上海找不到满意的,干脆就自己开发具有江南风格的九间堂;有了大HOUSE,自己想周边有个社区,就造了大姆指广场;有了社区,自己又觉得没有茶馆、剧院与美术馆,就仿佛住进文化沙漠,证大喜玛拉雅中心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这份个人情怀,他付出代价不低。

位于上海世纪公园旁的,集超五星级酒店、美术馆与高档办公楼,融合东方文化底蕴的喜玛拉雅中心,足足耗去戴志康近30亿元资金与10年光阴。

起初,戴志康认为投入10多亿元足够,而当日本建筑行业泰斗矶崎新递来一份高达25亿元的建筑预算时,他毅然决定为上述个人情怀“埋单”。其中,仅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建筑预算就高达5亿元,是原先预算的10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