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药”金嗓子凉了?( 四 )

来自专家的批评不绝于耳,经济学者认为,金嗓子植物饮料的主打功能偏窄,目标人群相对偏小,容易被产品功能定位更大的竞品所取代。

一度被寄予厚望的草本饮料就这么默默扑街了,金嗓子的多元化战略也宣告失败。其实,制造爆款从来就不容易,持续制造爆款更是难上加难。当初金嗓子喉片能够走红,也是实力和运气的加持。

金嗓子的创始人江佩珍自幼家境贫困,13岁时就到柳州糖果二厂打工,工作认真,业绩突出,18岁时就被选为副厂长,33岁正式成为一家国营企业的厂长。

90年代后,在假冒品和进口洋货的冲击下,柳州糖果二厂一度濒临破产。江佩珍走访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并得到一个治疗慢性咽炎的配方。

江佩珍将王耀发教授的配方制作成润喉糖,取名金嗓子喉宝,还在包装盒上印上了王教授的头像。以铭记他的贡献。

1994年,金嗓子一经问世销量就突破6000万,到1998年底,公司产值已经逼近2个亿,成为广西企业50强,全国制药企业100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