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人“话”通信 |韦乐平:中国电信业技术发展的引领者( 五 )

韦乐平经历了多次技术方向的争论,其中三次技术抉择尤其具有代表性。

第一个技术抉择是干线通信技术方向的抉择。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电信网几乎是一张白纸,干线通信面临多种技术并存的局面,既有中同轴系统,又有微波通信系统,还有明线系统,也开始出现少量光通信试验系统。究竟应该发展哪一种技术争论很大,今天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时可谓众说纷纭。那时,同轴电缆、微波等技术相对成熟,而光纤通信刚研究到34Mbit/s速率的现场试验系统,容量比不上同轴电缆系统和微波系统,光通信系统不被大多数认可。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鉴于光纤通信的巨大潜在容量和一系列优势,韦乐平认为我国干线应该直接跨过明线、中同轴和微波,转向以光纤通信为主的发展路线,全面进入光通信时代。事实证明,韦乐平是正确的。最终邮电部果断转向以光通信为主,才有著名的八纵八横光纤干线网,支撑了电信业的全面腾飞,掀开了我国波澜壮阔的通信发展高潮。

第二个重要的技术决策是系统制式的选择,究竟是选择准同步数字体系PDH,还是同步数字体系SDH。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在PDH技术和实践上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发展势头强劲。然而,一种被称为同步数字体系的SDH标准悄然问世,究竟如何选择?业界众说纷纭,争议很大。在韦乐平看来,尽管从技术性能上也许SDH不一定比PDH强很多,但是SDH速率更高、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SDH作为一项世界性标准,其规模一定更大、价格一定更便宜、互联互通也更容易,更易于部署,因此,我国应毫不犹豫地转向这种新技术体制。“这种观点得到了当时邮电部技术领导的支持,让我以邮电部名义起草了我国SDH发展的八条指导意见,被大家戏称为‘韦八条’。”韦乐平笑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