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之间的最佳调用方式!| CSDN 博文精选(13)

它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一个支持向后兼容的RPC协议,现在最好的就是Protobuf gRPC,尤其是在向后兼容上。

它给每个服务定义了一个接口,这个接口是与编程语言无关的中性接口,然后你可以用工具生成各个语言的实现代码,供不同语言使用。函数定义的变量都有编号,变量可以是可选类型的,这样就比较好地解决了函数兼容的问题。

就用上面的例子,当你要增加一个可选参数时,你就定义一个新的可选变量。由于它是可选的,原来的客户端不需要提供这个参数,因此不需要修改程序。

而新的客户端可以提供这个参数。你只要在服务端能同时处理这两种情况就行了。这样服务端并没有增加新的函数,但用户的新需求满足了,而且还是向后兼容的。

微服务的数量有没有上限?

总的来说微服务的数量不要太多,不然会有比较重的运维负担。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微服务的流行不是因为技术上的创新,而是为了满足管理上的需要。单体程序大了之后,各个模块的部署时间要求不同,对服务器的优化要求也不同,而且团队人数众多,很难协调管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