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我是代表中国人来领这个奖的!( 二 )

“文革”结束后,曹德旺被安排到福清市高山镇异型玻璃厂(主营水表玻璃)当采购员,人生从此发生重大转向——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玻璃行业。

1983年,政府急于“出手”亏损累累的高山镇异型玻璃厂。凭借以往做生意积累的经验,曹德旺判断“这是一个赚钱的行业”,于是大胆接盘。

他的方案是:年底上交6万元利润,剩下的他拿40%,镇政府拿20%。几乎在未掏一分钱的情况下,曹德旺承包了这个破厂子。

一年内,曹德旺就创造了净利20多万元的纪录,他自己也获利6万元。

接下来的经营中,曹德旺受了“刺激”。

那时,从日本进口一片汽车玻璃,成本价才200元,到中国居然卖到8000多元!因为,这些外资企业吃定了中国市场:中国没有人能做出这样一片玻璃,甚至连敢挑战的都没有。

曹德旺很不服气,“别人不做,我一定要做。”并且十分笃定:如果他来做,不会让汽车玻璃的成本超过200元!

1986年,曹德旺开始筹划:要为中国做出一片汽车玻璃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