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科学家不等于尊敬院士,没必要将院士看得太重

尊敬科学家不等于尊敬院士,没必要将院士看得太重


"multi_version":false

国内平时所说的院士一般指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院士是国内的最高学术荣誉 , 能够成为院士的人都是自己所在领域中的佼佼者 。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机构对院士的评选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 比如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 在院士评选时设置了一道65岁年龄界限 。 凡是超过65岁的人要参选院士 , 需要有6名或6名以上的院士推荐 , 并且至少4位推荐者所在的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 。 这道年龄限制使得中科院和工程院新当选的院士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下 。 也有分析认为 , 屠呦呦成不了院士、袁隆平成不了中科院院士与这道年龄限制有着一定的关系 。

院士增选时整体上是比较公正的 , 在中国因获得了院士头衔往往意味着有了很多学术方面甚至生活方面的利益 , 同时院士的所在单位也是很大的受益方 , 因此国内院士增选时 , 会有很多人帮忙搞公关 。 也有很多人研究透了规则 , 抓住规则的疏漏之处或充分利用规则为自己当选尽力 。 当年铁道部的张曙光要参评院士 , 没有成果 , 便凑了30多位学者为其代笔 , 最终以一票之差落选 。 这是院士增选时的丑闻之一 。 另外还有谢剑平当选“烟草院士”后引发争议 , 工程院劝谢剑平自己退出被拒绝;院士出现学术丑闻 , 却因院士是终身制而显得尴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