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这项中国硬核技术打破美国纪录( 四 )

时间回到1997年,当时国内在数据库服务上处于对甲骨文的“全面依赖”。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首次到访中国,因为他晚起床让中国接待人员在零下二十几度的环境中等待了一个多小时。

然而接待人员却有些“敢怒不敢言”,因为我们的数据库技术完全依赖于甲骨文。

彼时的中国,商业力量快速复苏,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相伴而生的,是信息技术需求的井喷。甲骨文的数据库,正是软件中最硬的核心技术。

于是,国内几乎所有机构和公司,从金融、电信到航空,清一色地使用甲骨文。

这意味着,中国人每一笔银行取款、转账,每一次充话费、买机票的数字,都储存和运行在美国的数据库上。

丨自主研发:从濒临解散到支撑每年“双11”

如今这个里程碑式的技术反超,背后是一代技术人的探索和攻坚。

此次以两倍优势反超的阿里巴巴一度是甲骨文中国的标杆客户,淘宝、支付宝等公司98%以上的软件系统和业务都由甲骨文数据库提供数据服务。但随着“双11”成为现象级商业活动,几何级增长的交易量把一个严峻的问题摆上台面:如果继续使用甲骨文,为了应对天量数据,只能再花上亿人民币购买主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