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的大案牍术:数字孪生在城市的应用( 三 )

第三,要建立未来城市的 “操作系统”而不是“决策系统”,是因为它将不仅仅为政务服务,更将通过app和网页端等多种形式实现广泛的社会赋能。在未来城市,也许不再需要熟知三教九流走西市串东市的“崔六郎”,或是堆积数据的集中中心,而是要建立起一套针对不同对象的数据开放与交易机制,建立对城市家具、空间等不同的产品体系与监测评价标准,链接产业孵化及数字交易,为智能应用创造24小时的路演平台与交易平台。

现代版的大案牍术:数字孪生在城市的应用

在实体城市方面,智慧应用应当服务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品质社区的要求,比如可呼吸、有温度的生态肌理、混合共享的活力单元、无缝精准的定制化出行、微循环的零碳社区、健康可持续的城市母体、需求响应的公共空间等。因此,数字孪生绝不仅仅是系统上云、建几个机房、上一块可视化大屏这些操作,而是要在实体城市生长的每一个环节就考虑数字与城市生长(规划-建设-运营)的融合,将智能应用与城市的脉络、软组织乃至大脑相融合,比如全谱系的无人驾驶城市所需要的道路系统、与其他出行方式交叉和能源系统的支持;垃圾、水、能源管理组成的分布式资源微循环系统,基于建筑空间单元的能源平衡方案;普惠化、个性化的分层级公共服务体系与15分钟生活圈的结合,如何实现胶囊健身房、一体化监测站门前楼下的分布;公共空间基于与人和环境的互动做调整,贯通的慢行网络对所有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实现功能的复合利用;不同建筑单元通过模块化的组织和更新,形成可插拔可组合的乐高城市┅┅在完成这些对空间问题的准确回答前,其实涉及到一系列的技术选型分析和跨行业的智能场景版图研究。而在背后,也是一系列软硬一体结合的解决方案和工具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