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应以确保安全赢得市场( 二 )

简单来说,当人们使用密码支付和二维码支付时,持有银行卡或手机这一介质,且密码和二维码均可以更改或变换。一旦手机丢失后,则可以通过挂失等方式更换密码,还可通过相关操作让丢失手机中的APP无法登录,进而确保资金安全。而人脸支付则不同,消费者的人脸等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其一旦泄露,则处于不可逆转的状态。即密码丢失后尚可挂失更改,人脸信息被窃取后却不可能再恢复到保密状态。那么,“行走的密码”自然很容易导致个人的资金及相关信息被窃取。

虽然一些支付机构设置了相关安全措施,但未必能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如使用支付宝刷脸支付时,系统会自动关联支付宝账号,第一次使用时,需要输入手机号码后四位,下次在同一商家可以直接完成支付。使用微信刷脸支付时,每次都需要输入手机验证码才能完成支付。这一安全措施并不代表其能确保所采集的消费者生物信息不泄露,泄露后不被不法者非法使用。消费者完全有理由担心,人脸信息被泄露后,其在大街上行走时,极有可能被不法者抓取面部信息并获取与人脸信息绑定的个人账户。

毋庸置疑,刷脸支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携带银行卡和手机的麻烦,具有便利性,但便利程度增加的同时是安全风险的增加。作为支付机构,在推广该支付方式的同时,理当尽最大限度确保安全,如严防相关信息泄露,严格审核终端设备持有者,采取二次验证方式,严禁终端设备持有者关闭支付提示音。监管部门更应强化监管,出台生物信息采集、使用规则和标准,避免支付机构滥用权利,进而提升刷脸支付的安全程度,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