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首个诺奖:氧气决定人类命运 癌症新疗法来了?( 四 )
尽管以学霸级的表现在杜克大学获得数学与化学的学位,威廉对实验室的工作却没有太多好感。“实验室给我的感觉很糟糕,”威廉说:“所以当时我认为做医生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经历了短暂的实习后,威廉来到了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开始接受临床肿瘤学的训练。然而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威廉不得不进行两年的基础研究。就这样,他阴差阳错地回到了实验室。
如果你以为威廉就此爱上了科研工作,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这次实验室之旅堪称“灾难”。在威廉开始工作后不到4个月,实验室就关门大吉。“我的人生中充满了这样那样的迹象,告诉我实验室的科研生活不适合我”,威廉在事后回忆说。
在迷惘与困境中,大卫·利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教授向威廉伸出了援手,将他纳入实验室。利文斯顿教授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研究的先驱之一,在阐明这种癌症的机理上极有造诣。在利文斯顿教授的实验室中,威廉分离出了E2F蛋白,并发现它能够结合DNA,促进细胞增殖。在通常的情况下,E2F会被抑癌蛋白RB抑制,从而防止细胞过度分裂。然而当RB蛋白出现突变时,细胞就会不受控制地分裂,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诞生。
推荐阅读
- 新观点:氧气引发了的真核生物进化
- 云爆弹,瞬间吸光周围的氧气,这不正好拿来灭森林大火吗?
- 中国第一民间科学家作品,至少可拿五个诺贝尔奖
- 来看看氧气多的时候,地球是什么样的
- 魅族能在一众手机品牌中活下去吗?魅族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
- 未来登月有氧气啦!50个小时就能提取出月球土壤中96%的氧气!
- 连衣裙氧气美女告诉你如何做一个优雅的小女人
- 2019首个诺贝尔奖:解密细胞如何“感知”氧气
- 新科诺奖颁给它 氧气感应机制决定生命如何“向死而生”
- 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背后的科学:细胞如何感知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