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人工智能企业被美国“拉黑”,中国当如何应对?( 三 )

诚然,对于深耕前沿科技的人工智能企业而言,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威慑力不言而喻。虽然国内不乏备用芯片和可替代的解决方案,一旦核心元器件被断供后,势必要基于新的平台进行研发适配,不可避免地拖慢产品的研发进度和交付周期,整个产业链的进程都将在某种程度上被制约。

除此之外,即便有申请取消实体清单的程序,评价标准和条件却非常模糊,需要经“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才有可能从实体名单中删除,这一程序性障碍间接限制了企业为脱离清单所能采取的行动。言外之意,想要在短期内摆脱实体清单的影响几乎没有捷径,所有名单上的企业都需要重新调整其供应链结构。

特别是海康威视、美亚柏科等在相应市场近乎一家独大的局面,假设美国对名单中的人工智能企业进行全面断供,无异于一场科技行业的“至暗时刻”。

外力下的AI加速赛

但从远景来看,美国商务部的一意孤行,对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并非是十足的坏消息。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前景早已毋庸置疑,但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的行业定位多半处于应用层面。比如国内鲜有企业涉足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层,主要围绕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智慧安防等最顶层的应用层入手,在芯片等核心技术链条上缺乏积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