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来运谈统计数据:主要指标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 )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当时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需要,参照前苏联核算经验,建立了以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为基础核算社会总产值的体系,即MPS体系,具体内容主要是对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建筑业这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社会总产值核算。

第二阶段,我称之为双轨制阶段,即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一方面MPS体系继续做,另外一方面,开始吸收借鉴探索建立国民账户核算体系,即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为主要指标的SNA体系。1992年,实现了由原来的MPS体系向SNA体系的过渡。

第三阶段,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10年前后。这一阶段我们取消了MPS体系,全面实施SNA核算体系,并且不断在SNA核算体系中进一步优化流程,优化方案。

第四阶段,大致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至今,在这个阶段国民经济的核算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一是按照联合国最新的核算体系,进一步改进我国的核算体系。譬如依照联合国2008年SNA体系,结合中国实际制定并实施了2016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参照国际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在2016年7月,我们把R&D支出,即科研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纳入核算范围,完善核算内容。对一些薄弱领域进行核算,比如说建立了新经济增加值核算,发布文化、旅游等产业增加值数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