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9诺贝尔物理奖:帮助人类打开了更广阔的系外行星世界

解读2019诺贝尔物理奖:帮助人类打开了更广阔的系外行星世界

Johan Jarnestad/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

撰文 | 吕浩然

责编 | 陈晓雪

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三位天文学家分享。他们分别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詹姆斯·皮伯斯(James Peebles),获奖理由是“在物理宇宙学的理论发现”,以及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的米歇尔·梅厄(Michel Mayor)教授和瑞士内瓦大学教授兼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迪迪埃·奎罗兹(Didier Queloz),获奖理由为“发现了一颗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当晚,《知识分子》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恒星级黑洞爆发现象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对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进行了解读。

“其实我在2015年就曾预测过系外行星领域会获得诺贝尔奖,不过今天两项细分领域——宇宙学的理论研究及发现第一个类日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一起获奖的确令人意外。当然,也很兴奋。”苟利军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