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只“面值退市”股来了!曾押中多部爆款影视剧( 四 )

除了肖文革,另一位大股东张彬也没闲着,早在2016年就开启了减持之旅。在2016年底至2018年初的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连续减持8次之多,累计减持3200万股,获利8.3亿元。

专家:退市会成常态

投资者切勿火中取栗

在*ST印纪被交易所终止上市前,已经有中弘退、华信退、雏鹰退被面值退市处理。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傅立春对中国证券报(ID:xhszzb)采访人员表示,面值退市公司数量增多,体现了市场投资逻辑、炒作风格的变化。之前有一些恶炒垃圾股的案例,使得不少公司能够“麻雀变凤凰”,有些垃圾公司甚至成为市场“不死鸟”。随着注册制的推行,退市公司将成为常态。“面退”公司出现的概率也会增大。濒临退市的公司,风险会更大。

傅立春表示,进入整理期后,股票风险会更大,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多。退市后,有的会进入新三板股转系统。这些公司除非在退市后,完成质的改变,否则还要重新走上市流程。

某私募人士对中国证券报(ID:xhszzb)采访人员表示,以往A股市场中一直都有炒垃圾股的传统。之前壳资源稀缺,市场对保壳和重组概念比较敏感。买低价股的逻辑,实际上是过去A股退市制度不完善,壳价值大、搏重组的一种投机行为。目前这个逻辑的大前提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单纯靠买低价股,不研究基本面踩雷的风险巨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