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熔融的地球半径,比固体地球大5%左右?( 二 )


岩石行星是由恒星系统残留物的残留物构造 , 所有没有进入中心恒星或巨型行星的东西 , 都有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小得多的类地行星 , 我们有理由相信 , 发生在行星幼年的过程是决定其生命路径的基础 。 因此 , 科学家们揭示了这样一颗行星的可观测性质 , 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期刊上 。 研究表明 , 熔融地球的半径实际上比固体地球大5%左右 , 这是由于在行星内部极端条件下熔融材料与固体材料的行为差异所致 。

Cheops检测到的差异

本质上 , 熔融的硅酸盐比同等固体占据更多体积 , 这增加了地球的大小 。 在描述太阳系外的系外行星和寻找潜在的可居住世界方面 , 伯尔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尽管至少在2026年柏拉图太空任务发射之前 , 探测到一颗明亮类太阳恒星周围的岩石行星仍遥不可及 , 但围绕着较冷和较小恒星周围的行星 , 如红矮星Trappist-1或Proxima b , 现在将占据中心舞台 。 有趣的是 , 目前和未来观测设施可以测量到行星半径的5%差异 , 特别是在伯尔尼开发和组装并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射的空间望远镜Cheops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