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诺奖已缺乏惊喜?明明是方法论再次彰显价值!( 二 )

种子破土而出,随时间推移而枝繁叶茂。人们的探索欲望,同样也是面临的问题亦不断增长。上达宇宙,下至洋底,解密生老病死,求索不竭能源??在解决这些愈益细分、微观与专业化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创造了令先人骄傲的非凡成果,但也频繁感受到接近极限的吃力与疲惫。

正如今天互联网几乎把形式与效率的油门踩到了最底,却并未令人类摆脱石油与电力在百年前即构建的能源基础,也还要竭尽全力去对抗冰川融化、雨林消失、饥荒疫病、公平共享等新老难题一样。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行。所谓曲折,也可理解为既有模式潜力殆尽后的停滞与焦虑。

一百年前,日全食观测验证了广义相对论关于光线偏折的预言,默默无闻的德国教师爱因斯坦开启了新纪元。一个世纪之后,人们仍未完全参透、验证他的天才预言,却已经开始期待足够改变生产关系的创新变革——这种期待,不仅限于科技领域的天工开物,更涵盖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前所未有之大变革。

诺奖之趋于“平淡”,仅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累积,终将引发质的突破。在“否定之否定”到来之前,我们需向当下的种种努力致以最高的敬意,以此为炬,传递生生不息的进步力量。就像锂电池一样:它或许不是终极完美的选择,但却成全着我们所有人的现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