蹿红的RPA赛道,正成为巨头和创业者围猎的百亿美元新机会( 五 )

如果要追根溯源 , RPA始于微软内部检测软件bug的软件流程自动化技术 , 软件流程自动化技术可以模拟人手点击鼠标和键盘的动作 , 反复进行某些操作以检测即将上线的程序是否有bug 。

“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中的‘宏’功能就是软件流程自动化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 , 其开放出了自动化接口 , 供用户根据需求自主设计需要自动化运行的各种操作 。 ”来也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RPA负责人褚瑞进一步解释道 , “这可以算是第一代RPA 。 ”

进入2000年后 , 跨软件进行自动化操作的RPA开始出现 , 只不过最初主要应用于C端 。

其中的代表产品就是由褚瑞在大学时就开发出来的“按键精灵” , 这款应用2001年上线后就被广大网友用于在电脑游戏中自动打怪、在办公软件中自动转换数据、自动收发邮件等一系列代替人手的重复性操作 。

据悉 , 截至目前按键精灵每年仍在被大量用户使用 , 且每年仍在产生收入 。

但一直以来C端的商业空间有限 , 而且初期的RPA只能处理规则明确的简单操作 , 以及结构化的数据 , 碰上灵活多变的复杂性操作或者非结构化数据便无能为力 , 因此RPA的发展一直受到制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