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好”爷爷到底有多好?他的中国学生们这样说( 九 )

古迪纳夫与他中国学生的照片 戴翔(右)供图

在戴翔看来,古迪纳夫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

“因为看到人类面临能源危机,需要找到其他形式的能源,而储能电池是新能源发展的瓶颈。因此,他开始研究锂电池。他从英国牛津大学回到美国后,先做了些超导材料方面的研究,也是为了解决能源问题。现在,他已经97岁高龄,仍然奋战在一线,研究全固态电池,他希望研制出一种理想的电池,更好地解决锂电池面临的安全性问题并提高其能量密度。”

据悉,2017年3月,古迪纳夫科研组发表论文称,他们发明了一种同时具有锂离子和钠离子导电性,室温下离子电导率>10-2 S/cm的玻璃态(非晶态)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而且,用这种固态电解质制备的全固态电池有超过1000次的循环寿命。

戴翔说:“我觉得古老先生之所以在科研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跟两个方面有关:第一、深耕精神,坚持在一个领域不断深耕。50多岁,他发明了钴酸锂材料;75岁发明了磷酸铁锂材料,现在97岁了还在研究全固态锂电池,还打算继续坚持5年,我觉得他并不是特别在乎能否获得诺贝尔奖,他真的很享受做科研的乐趣;第二、他很有亲和力。他很喜欢跟大家一起讨论问题,由于他在行业的影响力,很多人都愿意跟他讨论,他会鼓励你,启发你,这种讨论也会启发他的思考,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他就像锂电池行业的一本‘百科全书’,行业内的人总能从他那儿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思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