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KT7实战长测:买了的人和想买的人必看( 二 )




如果有请继续往下看 , 如果没有或者不介意的朋友可以往后滑了 。 首先KT7这双鞋的龙骨落差约为10.32mm , 前掌不计算中底布和鞋垫的高度约为17.08mm , 后跟约为10.32mm 。

在系紧鞋带后依旧会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四个:

1.鞋垫 。

这个氮科技鞋垫过于柔软(硬度18)且与中底布接触部分还有与脚接触部分的摩擦系数不够出现顶脚和鞋垫在鞋内出现滑动 。

2.鞋带和鞋舌 。

圆形的鞋带存在勒脚问题 , 虽有填充但是鞋舌未做针对性加强填充 , 鞋带勒紧后觉得勒脚然后选择放松一些之后导致包裹不极致出现不跟脚和顶脚 。

3.鞋面和鞋头设计 。

鞋头的分指设计注定不适合所有人的脚型 , 且Speed Fiber TPU纱飞织鞋面在鞋头位置的内部没有独立填充 。

4.碳板和两侧尼龙片的设计目的 。

外置的曲面碳板和两侧尼龙片提供的是提供的抗扭作用和稳定中底鞋身的作用 , 从一开始的设计就不是针对足弓支撑的配置 。

KT7就是一双完全围绕缓震、稳定、保护性以及舒适脚感体验的鞋 。

解决方案

1.换一副扁平鞋带 , 同时选择试穿时候鞋头有轻微余量的尺码 。 值得一提的是在脚踝处拉的特别紧不出现掉跟情况的时候脚踝在做诸如坠步突破的时候还是还存在一定的勒脚体验 。


2.更换鞋垫 , 狂潮3的鞋垫即可 , 在意足弓支撑的朋友更换一双足弓支撑鞋垫 。 当然你不想抛弃这个软弹的脚感 , 选择用502把鞋垫完全粘死在中底布上也是一个解决方案 。


3.穿在脚背部分有加厚的厚实的篮球精英袜 。 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 , 你不妨把这个鞋垫取掉试试中底的脚感 , 相信我你试穿时候绝大多数的脚感都是来自于这幅鞋垫 。 另外这个鞋垫之前官方也是有售的 , 如果你日常想要自己的一些脚感不好的鞋变得软弹舒适完全也可以等后续补货了单独购买一副这个鞋垫 。

下面进入我们关于KT7的实战测评部分

鞋面性能
脚型适配

KT7对比KT6在鞋楦上或者说因为更换鞋面材料之后适配的脚型大大增加 , 轻度扁平足、高脚背也都可以穿着 。 但是对于脚趾形状是有需要注意的部分 , 对于埃及脚、罗马脚型的朋友强烈建议试穿 , 而希腊脚的朋友可以放心选择 。 尺码选择参考:日常42.5的瘦脚冕哥42.5合适、42.5/43标准脚标准足弓的我和轻度扁平足宽脚的芃芃43码合适 。
鞋面包裹&支撑

【扁平足|KT7实战长测:买了的人和想买的人必看】KT7在鞋子前掌部分的包裹通过鞋带调节后都能得到很不错的包裹 , 但是对于非大肉脚和非脚趾粗大的朋友来说在前三个脚指头上方存在明显的余量 , 并且鞋头内部没有柔软的填充 。 而前掌的脚背内侧上方无鞋带的地方也会有轻微余量 , 根据运动的状态应该是为了防止前掌鞋面卡大拇指这条线上的脚背 。


鞋中段对于轻度扁平足来说鞋楦有着不错的支撑 , 重度扁平足建议试穿 , 标准足弓和高足弓会缺乏足弓处的贴合 。


后跟部分静态穿着的包裹很好 , 对于后跟脚踝粗的朋友更适合 。 而在上方脚踝处的包裹锁定静态也很不错 , 但是请注意看这个(脚下踩 , 脚踝两侧包裹不足的镜头)部分 。 KT7并不能完全包覆住你的两侧脚踝骨 , 所以并不是一双真正意义上的高帮鞋 , 而是中帮鞋 。


从另一个角度就是说KT7在保持了足够的稳定和支撑之后给了脚踝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 , 让脚不会完全被锁住 , 更方便球场上的跑动 。


但是部分人后跟存在轻微的不跟脚现象 , 也就是脚在后跟下方出现上下滑动的情况 。 在动态运动的情况下KT7的鞋面支撑堪称完美了 。 无论是急停还是侧向蹬地 , 鞋面都完全处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 所以KT7的鞋面强度大可放心 , 毕竟升级的3D Flow也能提供一个很好的鞋面支撑稳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