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产品一大抄( 五 )

所以,作为市场追赶者,首先在法律边界和脸皮厚度的约束下,尽可能做到像素级抄袭;然后在科学精神的指导下,用数据把细节调整到最优,这已经成了中国互联网“增长黑客”的铁律。

不论巨人有多高,您先学牛顿站到他肩膀上,再稍微掂着点脚,就山登绝顶我为峰了。

产品设计这么像素级抄袭,不算侵权么?

确实,UI属于没法被专利或著作权保护的东西,抄了也没啥办法。

当然,光抄抄UI当然哪能甘心,代码啊,内容啊,能抄的也得抄,这些就有侵权的问题了。

像前两年示例代码连友商工程师名字都照抄这种事,往往在非重点小学低年级才会发生,实在是赤裸裸地挑衅对手的智商。

要想润物细无声地抄内容,还得靠人工智能。

您可能听说过“人工智能写稿”,其实大部分就是个自动洗稿的工具。说白了,拿别人的文章过来,再把里边一些词替换成同义词,让查重引擎认不出来就够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