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交通时代,航班管家的坚守与蜕变|品牌( 三 )

尽管延误原因的主次还有争论,基于数据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得到行业上下的认同,并且已有成功案例。2018年,A-CDM(机场协同决策)平台在全国机场陆续应用,以实现航司、机场、空管等部门之间信息及时有效共享,提升航班正常率。中国民航局《2018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客运航空公司平均航班正常率为80.13%,同比提升将近10个百分点,这一系统应用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5G和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落地之后,万物互联带来的场站、客流,以及服务设施等在内的超大规模数据实时互联互通,能够帮助航司有效提升正常率和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放到宏观社会治理范畴,航旅只是出行市场中的“小池塘”。不少专家曾表示,中国社会总物流费用占GDP达16%,而这个数据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占比只有10%—15%。如果算上大众出行,涉及到的成本只会更高。这一问题背后有基础设施和宏观政策的因素,但更多是互联互通匮乏与缺失所带来的浪费。

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周期,民航、铁路、公路、水路,大交通协同互联迎来发展恰当时机。考虑到政策制约、协调机制,第三方平台的价值更加突显。市场上相关概念热度上升,这也刺激相关企业进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