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开盲盒暴利 “概率游戏”中的套路( 二 )

盲盒热潮,厂商、消费者和黄牛都不自觉的充当着推手的角色,一场围绕着盲盒的资本游戏也就此展开。

厂商与玩家的“概率游戏”

据了解,盲盒这一玩法起源于日本的扭蛋,每个盲盒内都会有某一系列玩具中的一个,其中还包含隐藏款,消费者在开盒前并不能预知玩具的款式。其本质在于利用信息不对等情况下消费者的猎奇心理,由于购买商品的不确定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像是在“刮彩票”。

在这条赛道上,目前最为成功的则是拥有Molly、Pucky等热门IP的泡泡玛特。天眼查数据显示,泡泡玛特于2010年成立,2017年1月正式挂牌新三板并于今年4月份退市。今年8月,包括创始人王宁在内的多名股东退出,成为一家由POP MART(HONG KONG)全资控股的外商独资企业。

泡泡玛特官网显示,目前泡泡玛特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线下直营门店近百家,近300台机器人商店,覆盖全国近40座城市。

国庆期间,《华夏时报》采访人员来到位于北京三里屯的泡泡玛特门店。盲盒热中消费者最为追捧的则是隐藏款,店员向采访人员表示,一般一个系列有12款基础产品和1到3款隐藏款,一个大盒中包含12个盲盒。“一个大盒中12款产品都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有隐藏款,则会替代掉一个基础款。一箱中有12大盒产品,一般一个大箱子中都会存在一个隐藏款。”关于隐藏款爆率问题,该店员向《华夏时报》采访人员表示。换言之,消费者抽中隐藏款的概率为1/144或更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