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爬虫”滥觞 窃取数据的行径该整肃了!( 三 )

可以看出,大数据风控在错误的方向上野蛮生长,在必要的路径上发育十分不足。还可以这么说,能看得出来的风险,不需要大数据也行;真正的风险,目前的大数据风控水平也难甄别出来。

爬虫技术的滥觞,一个客观原因在于,第三方公司不像电商平台或商业银行那样有足够的独立数据来源。大数据风控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是数据要足够多,越多维度的数据,用户的画像越清晰,风险源越清楚。当前,数据还零散地分布于各个角落。且不说工商、税务、征信、司法、社保等信息彼此割裂,就是各家企业之间,企业内部部门之间都会“各自为战”。常见的情形是,向一家银行申请消费贷不通过,换个银行周转一下,就能倒腾出来,因数据割裂,跨行的交易监管一直是盲区。因此,所谓的数据之“大”,实际上量级和维度都很有限,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和风控的效果,打破“信息孤岛”势在必行。

爬虫技术的滥觞,“得益”于长期以来的监管缺位,充分暴露出我们对用户的隐私安全保护的意识和力度明显不足。虽说技术本身无罪,但是人心会有。江湖骗子谋财害命可恨,窃取信息、贩卖信息的人同样可恨。这轮行业的整肃和“寒冬”的到来,是一次正本清源,冬天越冷,冻死的蛀虫越多。靠爬虫技术窃取数据的路子,注定是无法持久的,提升数据的加工处理能力,服务社会、实现普惠才是未来的意义所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