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玫瑰园主梁希森怀揣土豆着眼国家粮食安全( 二 )

2001年开始,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立志让中国人吃上自己的土豆,是梁希森最初的想法。

十几年下来,梁希森在小小的土豆身上已累计投入50亿元,并一度饱受资金链断裂之苦,让他经历了创业以来最大的困难和考验。2006年,除了农业银行和信用联社,支持他搞房地产的其他几大银行突然釜底抽薪,全都收回了贷款。 2011年,楼市限购政策出台,玫瑰园的别墅卖不动,梁希森手里的资金更加紧张。,玫瑰园的房子卖一套就被他拿去一套的钱投进马铃薯基地里建车间、大棚,买拖拉机、收割机,甚至连春节都是找朋友借钱过的。想通过玫瑰园五期开发回笼资金,以解决马铃薯基地资金问题,但项目历史遗留问题迟迟未解决,被政府重复审批,一拖就是20年,至今都无法开工建设。“困难再大也要干下去!”脾气倔强的梁希森最多的一年借了8亿多元。

经过18年的努力,已培育出18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包括高产耐旱的鲜食品种,加工全粉、薯片和薯条的各个专用品种,无论产量和品质都远远优于曾经长期依赖进口的洋品种,扭转了中国薯种长期落后的局面。特别是集薯条、全粉加工和鲜食于一体的“希森6号”,在山东胶东地区测试中,以单季亩产9.58吨的产量再次刷新了世界单产记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