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三年,墨迹天气上市被否,也没找到转型的出路( 二 )

等了三年,墨迹天气上市被否,也没找到转型的出路

使用时长和用户粘性是工具类应用的硬伤,更何况是天气这种只要看一眼即可获取的信息,加上如今智能手机系统自带的天气应用也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墨迹天气可以说毫无「护城河」。

墨迹天气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和所有遭遇发展瓶颈的工具类应用一样,墨迹天气的转型也是选择做加法:社交、资讯、打车、购物、电影……怎么臃肿怎么来,结果可想而知,用户体验越来越差,自然是用脚投票。

线上不好做,墨迹天气也探索过硬件业务,2015 年发布了一款名为「空气果」的智能硬件,但尴尬的是,定价高达 999 元的空气果,却只能检测空气质量,并无空气净化功能,略显鸡肋。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墨迹天气对硬件业务也有放弃治疗之态,2014、2015、2016 年和 2017 年 1-9 月其硬件销售收入分别只有222.38 万、224.18 万、188.13 万和 204.06 万,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 4.97%、1.77%、0.89% 和 0.91%,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C 端增长见顶,墨迹天气将目光投向了企业级服务,为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等外卖平台制定以短时预测为主的天气方案,平台可根据天气的变化调整配送赔付策略、调度运力。墨迹天气声称已经拿下国内各大外卖平台的订单,不过招股书披露的经营状况只更新至 2017 年,B 端业务营收状况如何外界暂时得不而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