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寄语年轻人:要向前看 不要向钱看( 二 )

研究杂交水稻之初曾被人说风凉话

新京报:上世纪60年代您为什么想到要研究杂交水稻?

袁隆平:当时粮食非常短缺,(闹)饥荒饿死人。当时我是学农业的,亲眼看过路边、桥底下,有人没饭吃。提高粮食产量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有一次我们在田里选种,偶然间遇到一个鹤立鸡群的水稻,长得非常好,非常大。我欣喜若狂,就把它留了下来。第二年种上去,结果抽穗的时候完了,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的大、小的小,没有一株像上一代一样好,我就非常失望。本来我的品种是要成“龙”的,结果是个“虫”。

新京报:后来为什么没有放弃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失望之余我来了灵感,常规稻不可能这么高高矮矮,我选的鹤立鸡群的稻子是个杂交稻,是个天然杂交稻!之后我就开始正式研究了。

新京报:当时做杂交水稻研究有阻力吗?

袁隆平:当时很多人看不到杂交稻的优势,我要说服大家支持杂交水稻研究。我们用常规稻做对照,把杂交稻种在田里面,种了四五分田。收获的时候大家都来看产量,结果稻谷的产量还减产5%,稻草增产60%。于是有人讲风凉话,说可惜人不吃草,人要是吃草,你这个杂交水稻大有发展前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