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型金融产品市场:各自为战,等待统一( 十 )

其中,浦发银行在养老产品上进行了三类布局,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目标风险类产品、目标日期类产品,除了第一类是针对“已老”人群的产品外,另外两种模式大体与公募基金类似。

上海银行在售的“慧财”系列与寻常银行理财产品无太大差别,每周滚动发行,5万起售,1万元递增。发售对象为A款为50周岁(含)以上客户或个人VIP客户,N款为理财新签约客户。

兴业则在同业合作上优势非常明显。2018年3月和天弘基金合作发布品牌“红叶养老金融”。目前查不到相关产品,但是官方描述中“致力于在储蓄、基金、理财及其他跨界整合类产品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后续应该有产品推出;2015年12月,和外贸信托以私人银行×家族信托的形式推出“安愉信托” 该产品起点金额600万元,借鉴“家族信托”设计架构,委托人一次性交付信托财产,成立后封闭三年,三年后按照委托人意愿,以类似年金的方式每年定额向指定受益人分配信托利益,财产权利全部归于指定受益人。期限20-30年;此外,兴业本身的直销平台钱大掌柜也代销了多款养老理财产品。

光大银行则不走寻常路,布局了一只养老消费指数,这不同于统计局公布的CPI,养老CPI用于衡量退休生活所面临的通胀水平,根据老年人消费特点对各项数据的权重进行了适度调整。如适度考虑了未来消费价格的国际联动和输入通胀的影响;适度上调了医疗保健、房租水电和家庭服务分享的权重;引入了10%权重的美国CPI作为对消费国际化趋势的调整项;引入了10%权重的大宗商品指数作为输入型通胀的调整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