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给低收入人群很多贷款 会造成社会风险( 二 )

弱势群体并不都适合贷款

刘晓春表示,普惠金融是指为弱势群体提供适当的、可负担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包括各类金融服务,而不仅仅是贷款,就弱势群体而言,并不都适合于贷款。有资金需求,不等于就是合理的、合适的需求。对于一些生活困难、没有经营能力的人群,可能更需要的是普惠保险,比如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消费金融的服务对象,包括所有人群。消费金融,广义的说,是包括贷款、保险等,内容比普惠金融窄;狭义的说,就是消费信贷。这纯粹是一项商业业务。

刘晓春认为,把消费金融往普惠金融靠,可能是希望为消费金融披上道德的高尚外衣,是一种宣传手段,也是一种表功的方式。还有的可能是,希望以普惠金融的名义,获得监管的网开一面。更有甚者,是把非法业务包装成普惠金融以求得合法的地位。正是这类概念的混淆,导致本来正常的业务的扭曲,导致社会风险的产生。这些年暴雷的风险往往都是这样的情况,以普惠金融的名义、以扶贫的名义、以互联网金融的名义,不一而足。

消费金融不是扩大需求的根本动力

刘晓春称,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因为没有看到实物货币的支出,无意中会增加消费量。在宏观上,因为消费贷款的作用,使一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提前了,就会造成一定时段需求扩大的现象。为了满足这提前到来的需求,企业需要增加投入,扩大生产,也因此可能会增加就业,可能会增加居民部门的收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这个角度讲,消费信贷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