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花落发展经济学 成果可帮助精准扶贫( 二 )

经济学不同于可以做实验的自然科学,存在很大的因果判断困难。Abhijit Banerjee、Esther Duflo和Michael Kremer、John List、Sendhil Mullainathan等一起提出了实地实验,这是进行经济学因果推断的重要方法。Banerjee和Duflo是Abdul Latif Jameel贫困行动实验室的共同创始人,该研究机构是贫困行动创新研究的分支机构,也是金融系统与贫困联盟的成员,他们利用实验室进行了大量自然实验。近年来,实地实验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的重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热门领域,同样在实地实验具有重大影响力,今年没有获奖的John List等人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力竞争者。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Michael Kremer,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年轻的全球领袖。Kremer的研究领域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卫生、水和农业,帮助制定了疫苗预先市场承诺(AMC),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在疫苗方面的研究和疫苗销售方面的私人投资。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利用实地实验等方法,对一些减贫政策进行了科学评估,学术成果具有很强的社会学价值,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贫扶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有望得到历史性解决。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9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4个百分点,是世界上减贫人数最多的国家,为世界减贫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在减贫方面的措施很多都和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学术成果一致。比如,注重教育,致力于改善农村卫生、饮用水安全等。我国政府明确提出,2020年将实现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得主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帮助中国更科学地进行精准扶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