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难自已、怒而摔杯的李国庆能否搭上知识付费末班车( 四 )

2

能否搭上知识付费的末班车?是否会被二次踢出管理层?

在互联网信息爆炸,在线支付普及等大环境下,知识付费的风口爆发于2016年。得到、千聊、喜马拉雅FM、知乎live、蜻蜓FM等被人们广泛熟知,大有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势头。这一时期,资本和用户都对知识付费寄予了很大期望。但最近一段时间,推广成本不断上涨和用户口碑的下滑,使得这一行业看似有些“冷淡”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的《2018年知识付费研究报告》表示,用户复购率下降和使用时长缩水已造成行业营收开始下降。

“以前在这类APP上买过课,本意是想给自己充电,增加些财务知识。上班的路上会听,感觉学习效果一般。一节课10分钟左右,当下觉得恍然大悟,过不了半天就忘了。”程诚(化名)说道,“当时花了199块,不确定以后会不会买。”“花钱买安慰”、“一锤子买卖”等诸多负面评价向知识付费领域袭来,知识付费真的要落没了吗?

“只要人类文明、现代社会还在朝着知识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方向发展,知识付费就不会凋零,现在只是洗牌阶段。当洪水褪去,能坚挺在市场中的一定是脚踏实地做内容,认真严谨做教学的品牌。”一位知识付费领域的产品经理说道。“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延展业务线。知识付费1.0时代,整体来看行业更侧重营销,现在会更偏重知识服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