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凭新型计算机登上量子领域的“铁王座”?( 十 )

Google凭新型计算机登上量子领域的“铁王座”?

图11/13

图注:理想化的五量子比特设置,1号和3号量子比特初始设为激发态,经历10次独立的脉冲(量子门)然后得到最终结果。如果通过量子门的总时间比退相干时间短得多,就能够获得与预期相符的量子计算结果。

可惜Google科学家使用53量子比特计算机解决的问题只能算是绣花枕头。特殊的设置仅适用于量子计算机,但对经典计算机来说消耗巨大。具体方法是构建一套含有n个量子的比特系统,却需要占据经典计算机2^n的内存模拟,而且专门挑选经典计算机计算成本高的运算指令。

原始算法由一个科学家小组提出(其中有数位Google团队的现任成员),提出实现量子霸权至少需要一台72量子比特计算机。由于72量子比特尚未实现,所以大家只好选择53量子比特计算机,同时用fSim门(CZ同iSWAP门的结合体)替代原本易于模拟的量子门CZ,而fSim门在经典计算机上的模拟成本也更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