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客户隐私!业绩下跌正当时的美年健康( 四 )

在扩张过程中,公司不直接投资门店建设,而是成立参股的并购基金,由并购基金去收购门店,在公司非上市体系培育,待该门店毛利率达标业绩稳定后,再通过股权变动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这种方式让公司报表变的好看,但隐藏了风险。在上市公司中,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公司都采用了类似的方式,不过从经营模式看,爱尔和通策的模式要比美年健康更健康。

三、难以维持的经营模式

2018年的时候,美年健康的营收逼近百亿,看起来是行业龙头值得投资,但是公司的盈利模式有个重大缺陷:体检是低频次交易,极少有人每年体检一次以上。一锤子买卖的成长性其实是很有限的。

假设最理想状态下,每年能有一亿人在美年健康体检,人均体检费300元,公司的营收上限也就300亿。按照公司30%左右的营收增速,用不了几年就抵达天花板了。

所以,公司目前的经营模式不足以支撑营收的高速发展。也不难理解,公司在抵达理论天花板之前,很快就露馅了。

对此,公司在半年报中煞有介事的解释:利润下滑是因为公司注重质控和人才培养,体检中心数量增加,部分地区客户结构调整,预约限流,导致收入增长与成本费用增加不匹配,同时系统建设和人力的财务费用的增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