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资管新规配套细则厘清“模糊地带”——清理非标资产并非“一刀切”( 五 )

在资管新规落地、投资“非标”受限后,不少机构寄希望于“非非标”,希望这类资产能够被认定为“标债”。

明确“非非标”究竟属于哪一类,关系到机构资金投到哪里、怎么投,这也是《认定规则》备受关注的原因。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此次《认定规则》明确这些“非非标”为“非标”,从严界定了非标资产。

具体来看,《认定规则》明确,这些金融产品为非标资产: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的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相关产品,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债权融资计划,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收益凭证,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

谢延松表示,此前“非标”资产界定相对模糊、信息披露程度低、流动性较弱,部分投向限制性领域,且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监管要求,存在较大风险。此次征求意见稿虽然严监管的思路不变,但充分尊重市场参与者及基础设施机构的意愿,同时做出了过渡期安排,在严监管的同时也为市场留出了空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