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老板细述电子烟产业:销量锐减 将转战医疗器具( 三 )

40秒,九道工序,一个约2厘米长的雾化芯完成了。

熊国花刚到这里两个月,之前在附近的绢花厂和鞋厂做工。“这里发工资不按计件按工时,压力没那么大。最近比较闲了,每个月还是可以拿4000多块钱。”熊国花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不计件主要是为了保证生产质量,这边的工资比周边工厂要高10%左右,”思格雷生产部经理黄方富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新员工基本上3天左右就可以达到生产需求。”

电子烟主机生产按相同流程,将线路板、电池、外壳等供应链上游提供的物料组装起来,最后将雾化芯和主机组装起来后进行包装和防伪。每个步骤都需要八九个工序,也就是说,生产一个电子烟套装需要近30个工序,但只需“75秒”,黄方富强调。

“电子烟的原理很简单。”欧俊彪说,“电子烟刚开始的门槛很低,2011年我创业时,只用了6万块钱就做起来了。”

“很多人倒了,但也有人活着”

2011年9月,31岁的欧俊彪创立深圳思格雷科技有限公司,就做电子烟。先从供应商处拿物料,再通过电商平台接单,“我带着四个普工,一天做一两百个套装,一个赚五十到一百块,一天就能挣万把块钱。”欧俊彪回忆,“供应商给我两个月的货款账期,客户给的是现金,基本上不用钱就能把生意做起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