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累累的老牌药企海正药业能否靠带量采购“回血”( 二 )

1

曾与恒瑞医药齐名,如今白马风光不在

海正药业是一家创始于1956年的化工厂,后涉足制药领域。2000年7月登录资本市场,发行市盈率40.79倍,市值40.97亿,股票代码600267。同年10月恒瑞医药上市,发行市盈率31.4倍,市值36.80亿,股票代码600276。市值相当、领域相似、股票代码相近注定了市场经常会拿这两家做对比。但如今恒瑞市值3711亿,海正却只有96亿。正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这19年来海正到底经历了啥?

甚至在2000年-2004年,海正稍占优势。海正的抗肿瘤药和抗感染药虽然没有恒瑞体量大,但也没被落下多少,再加上当时海正手上有4个上亿的产品,而恒瑞只有两个。2004年,海正不管收入还是净利都是高于恒瑞的。

真正拉开差距的是接下来的十年(2004年-2014年)。到了2005年,化学原料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原料、能源成本大幅上升,原料药市场竞争加剧,海正净利润被腰斩。恒瑞则主动放弃附加值较低的医药包装材料和普药产品,营业收入虽然没变,但净利润反而大幅增长。

格局决定成败,自2006年开始,海正的研发投入也很高,却主要集中在降低成本上面,而恒瑞则坚持做大品种,新药研发上打出创新牌,专注于抗肿瘤、麻醉领域。虽然自2011年起,海正提出向制剂、生物药和创新药转型,研发投入也常年位于行业前列。但是由于其策略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多而不精的研发现状并不能拯救海正药业于水深火热之中,同质化的产品也并不能让他脱颖而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