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新闻:WeWork暂停在中国的扩张计划;公安部侦查局封停缅北社交( 九 )

从艺术表达上来说,《故事里的中国》将戏剧、影视、综艺三种形态融合呈现。以首期节目《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主持人董卿分别对1958版电影中何兰芬的扮演者袁霞、李侠原型人物李白烈士的孙子李立立先生,以及当年在西柏坡接收李白电报的报务员苏采青女士进行深入采访。他们真诚、动情的讲述,从各个维度丰富了观众对《永不消逝的电波》台前幕后的认知,不仅展示了时代经典是如何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更道出了影视作品背后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当观众带着这些认知再来欣赏胡歌、刘涛的表演时,不会觉得自己是在纯粹欣赏戏剧,而是仿佛重返了历史现场,走进了英雄内心,经典因此有了呼吸和心跳,充满了浓烈的感染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文艺领域沉淀了大量深入人心的经典之作,但这一类型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和深刻的继承,很多作品空有经典的“壳”,不见经典的“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和凝炼。今天的我们在传承经典的时候,既要心怀敬意,更要发挥能动性,在经典性和当下性之间做好衔接。

爱国主义、英雄情结,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每一代人共同的追求,但不同时代的表述方法都会具有自己时代的特征和烙印。如何在当代激活经典艺术作品中的故事,让它们对当下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产生影响,拉近传统经典与当代人的距离,这是对当代艺术创作者的考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