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发布产业互联网扶贫报告:3年扶贫消费增长超6倍( 四 )

在内蒙古蒙清县的京东农场,田间耕作全部依据专门的生产管理标准,无人机翱翔上空监管农场、进行植保,“从田间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依托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京东农场深入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让农产品的生产过程透明化、数据化。

而在京东植物工厂水培蔬菜基地,在技术手段的加持下,工厂内的蔬菜常年处于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中,产量是常规种植的3-4倍,比常规种植方法节水90%以上。京东自建蔬菜基地旨在深入参与供应链上游建设,实现从采销一体到产销一体的飞跃发展,更好把控生鲜产品的丰富度、安全性,并准备向更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技术推广。

产业互联网扶贫的“乘法效应”

实际上自2016年1月京东集团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京东在实际扶贫工作中就已摸索出培训→金融→农资→安全→运输→销售→品牌→招工等八大环节的帮扶体系,着眼于从全产业链入手打造闭环的扶贫机制。

2018年京东提出扶贫3.0模式,即以品牌化为核心,从品牌打造、创业就业、科技赋能、物流布局、金融支持、公益创新等六个方面进行助力。互联网技术在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品牌塑造、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而随着京东从零售向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转型的步伐,京东以产业互联网能力赋能农业、扶贫助农的方向更是清晰可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