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隔空操控的营销!手机3D视觉背后产业链真相( 五 )

首先 , TOF技术缺乏刚需应用支持 。 随着手机成为TOF技术的最大市场 , “相机优化”、“隔空操纵”等众多三维视觉功能看似丰富实则都不涉及刚需 , 当“鸡肋”应用被用户快速消遣完一阵后 , TOF技术似乎失去了切入点和落脚点 。

据业内人士介绍 , 目前TOF技术更像是手机厂商为了冲技术点的筹码 , 当下却没有足够的应用来继续支撑它走下去 , 明年手机厂商也许就转而追寻“毫米波雷达”等其它热点 。

同时 , TOF方法虽然已有百年历史 , TOF三维视觉技术却依然不够成熟 。 模组功耗和发热量大、分辨率较低、成本较高等局限使得TOF技术在不久后依然容易被效用相近的结构光三维视觉技术、毫米波雷达等技术替代 。

而从产业链角度来看 , 我国的TOF产业仍面临芯片卡脖子的问题 。 TOF技术对感光芯片、VCSEL(面射型激光)元件的要求较高 , 而目前它们基本来自国外的索尼、ADI、Lumentum等厂家供应;相对应的 , 国内供应TOF相机模组、元器件的厂商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 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生存难题 。

困境也许酝酿着转机 。 面对应用乏力挑战 , 从业者在应用市场中找到了什么新着力点?当下产业链上下游的真实生存情况如何?国内厂家如何寻求自己的竞争优势?这些都是我们试图探寻的关键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