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日记丨枕水人不老 乌镇“网”常新

乌镇日记丨枕水人不老 乌镇“网”常新


"multi_version":false

10月21日 乌镇 晴

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 , 来得比往届都早一些 。 初秋的风拂过乌镇细密的水网 , 满是桂花香气 。

这是我第五次来到乌镇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报道 。 早上 , 乘车从住地去往会场 , 每年都是相似的路线 , 但车窗外的风景却年年不同 。 前两年最吸引我目光的 , 是互联网巨头纷纷在乌镇开设落地机构 , 那些极具现代感的LOGO镶嵌在古色古香的檐廊之间 。 今年 , 我格外关注街旁那些风格清新的民宿和店铺 , 它们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来 。 想起一位在子夜路上经营民宿的乌镇小伙子曾和我说:“世界互联网大会让乌镇年轻人回来了 。 ”

进入西栅景区后 , 坐摆渡车到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 我清楚地记得 , 参加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报道时 , 记者们和摆渡车师傅说的目的地基本上就是“通安”“枕水”两处 , 然后就坐上车 , 轻盈地在古镇里穿梭了 。 那时 , 会展中心还未建成 , 大会开幕式等重要活动和各论坛都分散在乌镇景区几家原有的场馆内举办 。 今天吸引数以万计观众争睹“黑科技”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 , 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还只有雏形——当时称为“互联网之光”主题展览 。 条件所限 , 展览规模也较小 , 像华为、联想、微软等国内外巨头 , 只在西栅景区风雨长廊布置了小展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