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思维看待安全的下半场 周鸿祎在政企市场制造链式反应( 三 )

“就像核武器谁都不敢用 , 一用对全人类就会带来危害 。 今天网络攻击未来的发展大概也是这样 。 网络攻击没有幸存者 , 可能所有的人都会变成受害者 。 ”周鸿祎近两年不断传播他的大安全理论 , 一是因为网络安全的危害性越来越大 ,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家对安全的意识还远远不够 。

在周鸿祎看来 , 网络安全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变化:一是可攻击的“点”越来越多 , 二是危害越来越大 。

更大的安全威胁与中国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相伴而来 。 今天整个社会国家的治理 , 整个地球运转的基础都建筑在软件之上 。 尤其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 , 其背后软件更复杂 。 只要是软件就一定存在漏洞 , 软件越多 , 漏洞越多 , 被网络攻击的风险也就越大 。

“坦率地说 , 越是用数字化的技术 , 这些系统在安全专家的眼里看起来就越容易受到攻击 , 一旦攻击起来影响就会越大 。 ”周鸿祎指出 , 物联网带来整个攻防的不平衡 , 可能目前中国有6亿部电脑 , 20亿部手机 , 但几年后很可能中国的物联网设备有500亿部甚至1000亿部 , 这种情况下每个点都可能成为攻击发起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