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标注:AI产业落地的「价值」新高地( 二 )

1997年5月11日北京时间早晨4时50分 , 一台名叫“深蓝”的超级电脑在棋盘C4处落下最后一颗棋子 , 全世界都听到了震撼世纪的叫杀声──“将军!”这场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 , 终于以机器获胜的结局降下了帏幕 。

这也标志着 , AI终究是以不可抵挡之势冲进了现代社会的舞台 。

如今 , 在距离5G技术真正落地就差临门一脚的万物互联的当下 , AI时代越来越成为一个可望并可及的时间节点 , 概念的喧嚣和争论终于在此刻即将被画上一个收尾的句号 。

从某种角度而言 , 它像一门“火箭”的生意 , 响彻云霄却又往往消匿于人们的视线之外 , 奇快无比但仍让人不断感知到它的运行轨迹 。

但相比于流星划过天际的加速度 , 外界更想看到的是AI背后的纹理和每一个加速被无限放大的“慢镜头” , 这些背后的故事真实发生又肉眼可见 。

而数据 , 正是解构AI的第一环 。

一、AI数据「向阳而生」

350个小时 , 这是贾宇航给出的一个数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