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成数据宝库,网络数据采集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三 )

互联网数据量呈指数式增长 , 非结构化数据的应用依赖于清洗标注

PC、互联网、消费级移动设备的兴起宣告了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量呈指数式增长 , 据IDC统计 , 全球每年生产的数据量将从2016年的16. \n1ZB猛增至2025年的163ZB , 其中80%-90%是非结构化数据 。 过去计算机主要处理结构化数据 , 人工智能模型却以处理非结构化数据见长 , 但“玉环琢不成器”\n , 数据经过清洗与标注才能被唤醒价值这就产生了源源不断的清洗与标注需求 。 在我国 , 每年需要进行标注的语音数据超过200万小时 , 图片则有数亿张 。

在获取网络数据的过程中 , 数据的采集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 , 依赖人工标注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 借助第三方数据服务商成为了人工智能企业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 。 其中成都本土DaaS服务商 , 凭借顶级的高端人才和技术团队支撑 , 为政府、医疗、交通、旅游、金融、教育、企业、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提供网络数据采集、分析服务 。

大平台护航 , 多重优势为数据提供质量保证

探码Dyson网络数据采集系统是一个强大的大数据采集 , 分析和可视化平台 , 采用探码科技自主研发的TMF框架为架构主体 , 支持开发可操作的智能数据应用系统 。 Dyson网络数据采集系统专业针对互联网数据抓取、处理、分析 , 挖掘 。 截止目前 , 探码已为多个领域企业提供了数据服务 , 数据采集业务覆盖国内外近20个城市 , 为各行业交付超过百万合格数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