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微软Xbox 20周岁了,但这些密辛你未必知道( 二 )


另一方面可能许多朋友不知道的是 , 微软选择自研Xbox其实也是“憋着一口气”的结果 。 事实上 , 在最初决定介入游戏主机行业时 , 微软本是想通过收购的方式来实现 , 但没想到先后接触的数家潜在对象 , 都拒绝了这一提议(其中就有当时风雨飘摇的世嘉 , 以及状况同样不好的任天堂) 。

再加上对于那个时候的美国电子游戏产业来说 , 几乎所有的游戏设备市场都被日本企业瓜分 , 而美国公司自从1983年的“雅达利大崩溃”事件后 , 再也没能推出过占据主流市场的产品 。 在这种情况下 , 微软选择自己进军主机市场 , 意义就不仅仅是要与原本的合作/收购对象“唱对台戏”了 , 甚至还多少寄托了美系游戏主机产业、以及西方游戏从业者的悲愿在里面 。
初代Xbox联网功能的雏形 , 或许与中国市场有关
说到Xbox上最知名、同时也最具影响力的功能 , 大家会认为是什么呢?是体感套件Kinect , 还是口碑极高、价格也不菲的精英手柄呢 。
在我们三易生活看来 , Xbox Live联网服务可能才是对Xbox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功能 。 毕竟早在初代Xbox发布的时候 , 它就是当时市面上唯一一款直接内置网卡接口 , 具备宽带网络连接能力的游戏主机(彼时PS2还需要另外购买扩展套件才行) 。 而这一设计 , 在初代Xbox发布不到一年后 , 就演化出了以“付费会员”为特征的Xbox Live联网服务 。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 微软在“客厅上网”服务方面的探索 , 甚至还要早于Xbox本身 , 而且与中国市场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

1999年3月 , 时任微软CEO的比尔·盖茨造访深圳 , 而他来到这里的目的 , 一是考察当时的中国市场的发展程度 , 其二就是要推广微软那时候的一大企划“维纳斯计划” 。
什么是“维纳斯计划”?简单来说 , 2000年左右电脑在我国还属于“奢侈品”的范畴 , 即便是配置很一般的“组装机” , 也需要万元左右才能买到 。 在这种情况下 , 许多家庭既买不起电脑 , 更无法接触软件和互联网内容 。 而微软则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 在他们看来 , 如果推出一种价格低廉、类似机顶盒或简化版电脑 , 运行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设备 , 就可以让更多人接触到电脑的入门知识 , 接触到早期的互联网 。 而这种利用成本较低的硬件 , 接驳到客厅电视上提供“轻量级电脑”和联网服务的产品构想 , 就是“维纳斯计划” 。

类机顶盒设备、Windows CE系统、强调类PC操作体验和联网能力 , 是不是觉得“有那味了”?并且有意思的是 , 在当时微软选定的首批“维纳斯计划”合作厂商中 , 既有诸如联想、海尔这类PC厂商 , 更有当时凭借着“电脑VCD”、“电脑DVD”在国内客厅娱乐领域“杀出”一片天下的裕兴公司 。 而裕兴的主打产品 , 在当时的一大特色就是价格(相对电脑来说)低廉 , 同时又兼具影碟播放、网页浏览 , 以及不俗的电视游戏性能(虽然本质上是盗版FC或MD游戏) 。 看到这里 , 是不是又觉得有些眼熟 。
你以为Xbox只有四代?其实还有一个“山寨版”
讲完了年代久远的历史密辛 , 我们接下来来谈点更“现代化”、也更技术向的东西 , 那就是Xbox的版本划分问题 。 许多老玩家都知道 , 按照微软官方的划分方式 , Xbox主机到目前为止一共推出过四代产品 , 它们分别是:

初代Xbox

Xbox 360

Xbox One系列(包括Xbox One、Xbox One S、Xbox One X以及最后造型相当接近XSS的Xbox One S青春版)

以及微软目前的主推产品 , Xbox Series S(简称XSS)和Xbox Series X(简称XSX)
但你知道吗?其实除了微软自行设计的这四代主机外 , 其实还有其他厂商曾推出过Xbox的“山寨版” 。 而这 , 就是世嘉的Chihiro(千寻)游戏基板 。

看到“游戏基板”这四个字 , 有些朋友可能已经反应过来了 , 没错 , 这玩意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是Xbox的“兼容机” , 因为它运行的并不是通常的Xbox主机游戏 , 而是专为世嘉街机产品设计的街机游戏 。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 , Chihiro与Xbox之间又有着无数的共性 , 例如它们有着几乎相同的主板设计、几乎一致的CPU和GPU规格 , 甚至就连两者的编程语言、运行环境都是完全通用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