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与饿了么日渐熄火,地推大军还能有职业第二春吗?( 四 )

我在2016年6月加入了饿了么 , 回想起来 , 那可能是我职业生涯里时机选择最好的一次 , 工作不复杂 , 就是扩店 , 让商户接入饿了么平台 , 因为那时候饿了么和美团还在大量补贴争取客户 , 所以工作算是轻松快乐又自由 , 简直可以说随便干干一个月也能挣个一万五六的 。

但是好日子不持续 , 薪资分发结构可以说每个月就要调整一次 , 结算方式从一开始的开店就结算 , 到破零动销(也就是商家接入了平台还不行 , 还要使用平台产生订单 , 叫破零) , 最后还要和商家实际的流水联动 , 这就不只是销售的范畴了 , 还要对商家做运营 , 比如推动商家做满减活动 , 产生高额流水 。 现实点讲 , 我觉得钱是越来越难挣了 。

到了18年年初 , 我觉得钱不好挣 , 自己也存了一部分钱 , 自认在饿了么混了这么久 , 已经是个精通餐饮业的人士了 , 就去开了一家主营外卖酸菜鱼的餐饮店 , 结果在2018年9月的时候被迫关店 。 失败的原因挺多的 , 比如定位、选址、营销等等 , 总之 , 餐饮是太难做了 , 我那时候才真正理解商家的辛苦 。

关店后 , 听说饿了么和口碑合并 , 阿里成立了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 心想自己凭着饿了么和开店的经验 , 怎么也能有个好发展 , 于是又进去到了口碑 , 到了口碑后发现口碑内部的变化也挺快的 , 而且整个行业都在讲开源节流 , 挣快钱的红利期过了 , 自己混的也不太如意 , 有时候甚至靠底薪过日子——我们这一行的底薪有多少 , 你们都懂得 , 过了五六个月后 , 觉得没什么意思 , 也就离职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