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当初陷入“思维怪圈”,放弃“换马甲”,或是自研的开始( 三 )

虽然通信方面实现领先 , 但是我国的芯片事业还是处于落后的地位 , 而且华为和中兴事件的发生 , 更是让我国的芯片行业危机感十足 , 虽然华为危机较小 , 但是其他企业和厂商的危机还是非常大的 , 非常容易被美企“卡脖子” 。

但是随着半导体行业的不断发展 , 我国迎来了芯片行业的首个“春天” 。 在国内的半导体企业当中 , 像华为、紫光、阿里等企业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研发之路 , 并且已经小有成就 , 虽然目前相比较其他的巨头起来来说 , 还差得很远 , 但至少已经有了属于自己能够大规模使用的芯片 , 比如海思麒麟 。

从未来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 , 我国在这方面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 比如能力不够强 , 技术不够优秀等 ,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量的专利也掌握在了外企的手中 , 种种不利的因素都在制约着我国芯片行业的发展 , 而对于我国的核心技术为何容易被外企“卡脖子” , 其实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 。

我们都知道 , 国内芯片技术的短板在设计和制造方面 , 在这当中存在着技术原因 ,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无法抗拒的原因 , 比如零部件无法从国外进口等 , 所以造成了发展滞后的倾向 。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 国内的企业对于购买芯片已经习以为常 , 陷入了“思维怪圈” , 相信很多企业都有这样一种观念“造不如买 , 买不如租” , 造芯片费时费力又费人才 , 提升了成本还加大了风险 , 何不直接买着使用?久而久之 , 导致我国在芯片行业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滞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