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多人中招:手机“自动”消费,最高损失十几万(12)

播放

  记者留意到 , 普通的个人信息大多是通过快递单号搜集来的 , 在其中一些信息上 , 还有“签收”两个字 。 而这几百万条信息上的地址 , 有河南、广东、湖南、四川等等 , 涵盖全国多个省份 。

播放

(警方破案后讲述“嗅探”工作原理)

如何防止手机被“嗅探”

  凌晨时分实施更改密码的盗刷 , 设备异地邮寄规避警方检查 , 再加上非法搜集获取个人信息 , “短信嗅探”盗刷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黑色利益链 , 每个环节各自分工 , 相互配合 。

   今年5月 , 在河南郑州也发生多起盗刷案件 , 受害者被盗取金额最大的有十几万元 。 和新乡延津的盗刷案件一样 , 受害者也几乎都是住在同一个小区 , 盗刷时间也集中在凌晨 。 办案民警发现 , 一旦被“嗅探”设备盯上 , 手机信号可能会出现异常 , 迅速从4G变成2G , 接着就会频繁收到带有验证码的短信 , 然后银行卡、支付宝就被盗刷了 。 郑州市公安局二路岗分局案侦大队副大队长史非介绍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