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逃离现实的互联网,到逃离互联网的现实 | 新京报专栏( 二 )

两种形态的互相转化悄然无声地发生了 , 人们身处其中 , 随波逐流 。 与此同时 , 对自身的来历和去向做做思考 , 是可贵的品质 。

犹记得 , 我接触互联网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儿 。 那时 , 我总以为网络是很神秘的世界 , 虽然不能设想它的扩展 , 但也能直觉到它的可怕的未来 。

那时候 , 人们都称网络为“虚拟世界” 。 这种称号是从简单的校园BBS那种区域网走出来 , 进入三个W起始的互联网后才有的 。

互联网不仅仅提供网页可以浏览新闻 , 获取信息 , 还赋予了每一位上网的人一个ID , 你可以用一个网名在漫无边际的网络世界中肆意徜徉 。 聊天软件(主要是QQ)则让这种身份相对固定下来 , 而不是在数不清的论坛里用很多名字 。

把真实的自我隐藏在巨大网络的一个无人知道的点上 , 没人知道你是谁 , 是男是女 , 漂亮与否 , 温柔还是粗暴 , 家境如何 , 已婚未婚……这让人从现实中被固定的那个自我中走出来 , 拿“自己想要的理想自我”面对世界 。 于是 , 一扇窗被打开了 。

推荐阅读